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文化 >> 走出扶风


长沙市高新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

[ 来源: | 作者:ffzfw | 发布时间:2020-04-09 | 浏览:698次 ]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专门成立了高新区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工作专班,进行集中办公、统筹调度、挂图作战,实行“一天一碰头、一周一调度、一月一小结”的工作模式,接受市政府“一周一考评”。

一、以刑事“零发案”、安全“零事故”为目标,推进警务综合改革,驱动治理模式转化,打造24小时治安防护圈

从“被动防”到“主动治”。依托区公安分局“三个中心”和派出所“一室三队”实体化运转,通过内部挖潜、市局选调等方式,将22名民警、176名巡防队员充实到社区警务室,实行民警、辅警、巡防队员和流动人口协管员“三下社区”,全区18个警务室全部配齐2名社区民警、2名辅警,每个警务室的巡防队员达6人以上。民警下社区分别担任社区警务长和副警务长,一人主抓防范,一人主抓打击,更好地形成打防管控工作合力。辅警负责巡逻防控、治安维稳、基础信息采集等工作。巡防队员负责社区巡逻防控工作,并作为常备力量担负应急处突等任务。同时,为全区28个社区(村)各配备1台巡逻汽车和2台巡逻电动车,提升治安防范能力和警情处理效率。

从“单一管”到“多元治”。建立社区民警与派出所民警、星城快警三方警力联动机制,确保重大事件能够实现“1、3、5”分钟快速反应;建立巡防队员“专职巡”、巡防联勤队“联合巡”及治安志愿者群防群治力量“义务巡”三巡互补的巡防机制,推进巡防全覆盖、无死角;推进治安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机制,形成工作闭环,推动矛盾纠纷的联合调解、就地化解;发动民警、社区工作人员与业委会委员、楼栋长等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情报信息收集、基础信息采集等工作,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从“大整治”到“微治理”。立足社区这个社会治理小细胞,建立社区安防、小区安保、单位内保等“三位一体”的治安防控圈,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社区警务长进社区居委会班子、任副主任,更好地调动社区力量开展维稳安保工作。发挥高新区企事业单位多、保安人员多的优势,组建高新区巡防联勤队,在民警的带领下,负责企事业单位围墙外的联勤巡逻和应急事件的互助处置,有效维护了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环境。

从“传统管”到“智能防”。以出租房屋、物业小区、单位院落等城市“小单元”为切入点,引入智能化防控手段,构建社会治理基层数据库,在数据聚起来的基础上,推动数据精起来。在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率先以“免费领、免费安、免费用”模式推广出租房屋智能门锁,以“政府引导、业主自愿”原则推动小区车门岗机器人安装,以“平安院落”建设为着力点推进全区院落出入口安防系统提质改造,通过实名实人认证,实现公安数据与智能门锁、院落车门禁、标准地址、实有人口、流动人口等数据动态对接,确保数据动态更新、及时准确。联合公安分局、街道、社区、派出所等力量全力推进,已安装智能门锁3740把,实名认证8918人;推动7个单位及物业小区安装车门岗机器人23套,逐步实现由以房管人到以数据管人的转变,为社会治安管理提供大数据分析,为治安刑事案件追踪、重点人员排查等提供有力依据,助力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有效提高园区安全稳定能力。

二、以服务“零距离”、保障“零缺位”为目标,推进治安管理改革,驱动治理重心转移,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

小阵地提供大服务。确保社区服务有机构、有场地、有人员、有保障,在建立区、街道二级服务阵地的基础上,按照“场地更大、设计更优、功能更全、服务更便捷”的标准,打造警务室、信访接待室、人民调解委员会、退役军人服务站等社区便民服务枢纽,每个社区配备警力2+2+N人、信访专干1人、人民调解员1人、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2人(1名站长、1名专干);遴选各级专职、兼职人民调解员358人,建立退役军人党员、村居干部、先进典型、重点对象等数据库,为高质量服务提供基础保障。根据群众需求推进居住证、养狗证等公安政务服务及信访事项办理、矛盾纠纷调解、退役军人事务等多项业务在“家门口办”,提升人民群众办事办证的便捷性。探索社区人民调委会派驻新模式,逐步实现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社区警务室有机融合,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率,现已完成24个社区警务室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该项工作启动至今,已调处矛盾纠纷100余起。积极筹备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主导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并在高新区设立办事处,借助高新区企业集中优势,搭建政府与社会、军队与地方、退役军人与用工单位的合作桥梁,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拓宽渠道,有效解决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难题。

小平台提供大支撑。大力推广“96111”等便民服务平台,推进身份证自助办理、旅游签证立等可取等“微政务服务”,努力让社会治理更有温度。2019年全区“96111”新注册人数超过50000人。将智能门锁“大钥匙”、巡逻防控、民众呼声、违法举报四大板块装入“星城园丁”APP,切实为群众安全保驾护航。截至2019年12月,全区共完成日常巡逻任务28577小时,巡逻里程85732千米,参与人数达41959人次,共接到群众“四不”问题举报4330件,已处理4232件,处理率97.74%。2019年7月,雷锋派出所民警接到“星城园丁”APP吸毒举报后迅速赶赴现场,经过细心排查,在某安置小区内成功抓获一名吸毒人员。

小网格保障大民生。建立区、街、社区、小区(组)四级社会治理网络,每个网格建设工作室,由1名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长、将巡防队员、流动人口协管员、人民调解员等力量沉入网格,担任网格员,充分招募发掘楼栋长、党员、志愿者、物业公司、业委会等社会力量,成为网格的中坚力量,为群众办理公共事务。同时,依托社区网格或村民小组设立调解小组,通过人民调解无纸化办公系统实现矛盾调解信息互联互通、统一共享,人民调解员配备网格手持终端,现场上报调处事项,有效提升了矛盾调处运行效率,实现了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数据全面采集、动态更新、精确展示和信息化、规范化管理。目前已完成人民调解四级网络信息录入,共录入32条调委会信息、310人专兼职人民调解员信息,录入99件口头调解案件。

三、以进京“零上访”、矛盾“零上交”为目标,推进社会治理机制改革,驱动治理动能转换,打造即时诉求响应圈

创新信访代理机制,打造“群众张嘴,代理跑腿”的信访办理通道。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信访代理体系,根据“社区遴选推荐、街道管理考评、区级建库培训”原则分级组建信访代理员队伍,区直部门代理员由部门根据信访事项指派,街道、社区明确“1+2”信访代理员(即1名社区/村干部、2名本社区/村内遴选的信访代理员),采用主动代理、指定代理、委托代理三种方式,根据信访人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代理方案,全程为信访人代办信访事项,确保实现信访事项在基层有人受理、有解决方案、有情况反馈。目前首批6个试点社区的18名信访代理员已挂牌上岗,形成了“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或回复)”的信访工作格局。

创新信访心理干预机制,打造“群众随叫,疏导随到”的信访疏导帮扶通道。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分等级分标准建设社区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结合各社区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心理服务清单、重点信访对象心理干预方案,定期提供心理咨询、培训、讲座等服务,通过心理干预及时疏导缓解群众情绪,有效控制信访增量、减少信访存量。目前荷叶坝、尖山湖、麓景、新枫、长兴路、和润园等首批6个试点社区的心理咨询服务室已完成建设,并有效开展心理服务,疏导管理重点人员60人次,开展心理咨询服务10场次,上门化解家庭矛盾6起。

创新群众反映问题调度交办机制,打造“群众呼叫,部门报到”的信访问题处理通道。通过领导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四民走访、群众来访、网上信访等方式,多途径听取群众呼声,并积极推进信访信息系统建设,及时为信访问题较多的责任部门开通信访端口,在重点信访社区设立信访一屏通端口,为分管信访领导、工作人员配备手持端口,确保数据及时更新,明确由区信息中心负责统一受理、交办、督促。雷锋街道和润园社区前期共收集并交办突出信访问题19个,直接处理问题5个,群众提出的关于应急、消防、安全等困难得到切实解决。

创新人民调解机制,打造“群众需要,调解就到”的矛盾多元调解通道。一是建立行业性调解委员会,增强调解专业化程度。建立知识产权、劳动人事、工程物业、征地拆迁安置、退役军人等5个行业调解委员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确保专职调解人员到位,增强行业矛盾纠纷调解效率;二是培育个人品牌调解室,满足个性化调解需求。建立胡正科、黄勇龙、陈德余3个个人调解室并启动运行,现已成功调处重大矛盾纠纷8起。三是建立矛盾纠纷联调联动机制,推动矛盾多元化调解。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整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资源,促进矛盾依法有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