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文化 >> 传统文化


佛教舍利文化源流

[ 来源: | 作者:ffzfw | 发布时间:2014-09-24 | 浏览:2625次 ]

内容提要 佛陀舍利是佛教的圣物。有关佛陀舍利的祥瑞之说、护国之记,散见于经书、史书之中,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宗教与文化的最为特殊的现象。本文从佛舍利的历史由来、历史上供奉舍利的盛况、阿育王造八万四千佛舍利塔、四颗佛牙舍利的下落、阿育王佛舍利塔在中国、万里迎请佛舍利、郑和与斯里兰卡佛牙、历代帝王与佛陀舍利塔、中国佛舍利迎请出访记等方面介绍了佛教舍利文化的源流。
关键词 舍利 源流 供奉

佛陀舍利的由来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佛教在印度衰落以后,中国逐渐成为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佛教中心。自古以来,佛教为净化人心、开启智慧以及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释迦牟尼,作为佛教的创始人,说法四十九年。不仅成为佛教徒皈依和崇拜的偶像,也成为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所推崇的先哲。两千多年来,随着佛教的弘传,有关佛陀舍利的祥瑞之说、护国之记,散见于经书、史书之中,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宗教与文化的最为特殊现象。千百年来,佛陀舍利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们,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特殊的文化奇观。
  两千多年以前,古印度盛行火葬,在遗体火葬之后,并不是将骨灰、遗骨存放在容器之中,而是将之洒入素有“圣河”之称的恒河之中。“舍利”一词,为梵文Sarira一词的音译,又称“设利罗”、“室利罗”,中文意译为“遗骨”、“灵骨”等。从释迦牟尼佛开始,特意嘱咐其弟子可以将“舍利”置于塔中供养。这种源于佛教经典的记述,以后就逐渐成为了佛教徒所遵循的金科玉律了。
  关于佛陀舍利的来源,据《大般涅槃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将人灭时对四众弟子说:“佛将要涅槃,你们这些众生不要愁苦哀伤。为什么这样说?我虽涅槃了,但有舍利留下供你们供养;另外还有无上的法宝流存下来,即经、律、论三藏。因为这个缘故,经、律、论三藏和苦、集、灭、道四谛法常驻世间,能作为后世众生悟道的指南。为什么呢?供养佛陀舍利就是供养佛,与见佛无别。”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出,释迦牟尼佛在未人涅槃之前,就知道自己荼毗后会有“舍利”留下来供后世弟子们供奉。
  佛典记载,佛陀涅槃之前特别嘱咐,他涅槃之后遗留下来的舍利最能利益众生的,认为佛陀舍利之所在如同佛在,这就是供奉佛陀舍利的起源之一。
  其次,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其间有几百年为“无佛像时代”,当时的人们认为,佛陀舍利更能表征佛陀的智慧和功德。因此,人们自然把佛陀舍利作为最为主要的供奉对象。
  第三,佛陀涅槃之后,一切世间的人天大众们,为了报答纪念佛陀的无量恩德,于是起建各种七宝塔供养舍利。
八国相争 供奉舍利
  《佛本行经·八王分舍利品》记载,释迦牟尼佛遗体荼毗后,拘尸那城的末罗族人将舍利取出,特别筑建高台专门供奉。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当然至尊至宝,极为难得,于是,邻近的七个国家也纷纷前来要求取一份回去供养。拘尸那城的末罗族人坚拒不舍,同时派遣重兵把守拘尸那城。在迎请无果的情况下,七国分别派遣各种兵马,将拘尸那城团团围住,扬言不惜身命,当以力取。
  正当战火一触即发之际,有一位婆罗门贵族出面相劝,劝告大家为了争夺佛陀舍利而引发战争,实在是违背了佛陀的大悲本愿。况且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教导一切众生去恶行善,自净其意。既然佛法是为了一切众生解脱生死轮回的,那么释迦牟尼佛就不属于哪一个国家,哪一个部族,他是全体众生的导师。因此建议将佛陀舍利平分为八份,拘尸那城留有一份,另外的婆罗国、罗摩伽国、遮罗颇国、毗留提国、毗舍离国、迦毗罗卫国、摩羯陀国各得一份。在婆罗门贵族的善意劝告下,八国达成了协议,于是佛陀舍利被分成八份,分装在八个宝瓶之中,拘尸那城留一份,另外七国都迎回一份,分别在自己国家建立灵塔,隆重供养。
  阿育王造八万四千佛舍利塔
  佛教原始经典《杂阿含经》记载,一天早晨,佛陀带着阿难在王舍城乞食时,曾遇见两个童子在沙土嬉戏,一童子见有僧人行乞,便抓了一把细沙放进释迦牟尼的托钵里,说:“这是麦面,送给你。”释迦牟尼点头微微一笑。旁边的阿难不理解,就问佛陀为什么笑?佛陀说:“在我灭度后两百年,他将转世于巴连邑统领一方,为转轮王,姓孔雀,名阿育,以正法治化国家,还要广布我的舍利,造八万四千塔,安乐无量众生。”佛陀还随口诵出了一首偈语:
  于我灭度后,是人当作王,
  孔雀姓名育,譬如顶生王,
  于此阎浮提,独王世所尊。
  在印度历史上,孔雀王朝曾显赫一时,其缔造者即是旃陀罗笈多(阿育王的爷爷,公元前345年—296年)。他曾先后攻占了印度西北部地区和摩竭陀首都王舍城,统一了整个次大陆北部地区,于公元前317年创立了孔雀王朝。公元前296年他去世后由其子宾头婆罗(阿育王的父亲)继位,他在位二十几年中,先生攻占了十六座都城,使孔雀王朝版图又进一步扩大。
  公元前270年,阿育王登上了孔雀王朝的御座,经过连年征伐,疆域一再扩大。他亲征羯陵伽之后,占领了这个东海岸的军事强国,又扫平了通往南印度的必经之路,建立起古印度历史上空前庞大的孔雀帝国。
  曾经残忍专制的阿育王,在高僧加行的劝导和感化下,洗心革面,颁布了公正、宽容、非暴力的诏书,大力支持佛教的发展。在这期间,他在东印度鸡胤精舍的阿罗汉耶舍度婆奢的指导下,决定把当年八国分得的八份佛陀舍利,广布天下。此时以前各自为政的八个国家,如今都已经统一在了阿育王的孔雀帝国的版图内。阿育王陆续把原来各国的舍利塔打开,从塔中取出贮存在宝瓶中的佛陀舍利。这时,阿育王惊喜地看到,二百年来佛陀舍利增加了许多,不仅宝瓶里已经长满了舍利,连宝瓶外也堆满了五彩夺目的舍利。
  传说阿育王已经打开了七座舍利宝塔,正在准备打开最后一座舍利宝塔时,舍利塔旁水池里的龙王显身了,他请求阿育王保留这座舍利宝塔,并愿以龙宫珍宝相赠。阿育王看到前面七座舍利宝塔里聚集的舍利已经非常丰富,于是答应了龙王的请求。
  阿育王回到王宫,诏告天下,开始广建佛舍利塔。同时派出使者,在宝盒里盛装佛陀舍利,分送给各国各地新建造的佛舍利塔。传说,由于药师佛的加持与各地神力相助,一时间在印度乃至东南亚各国,很快建造了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宝塔。
 四颗佛牙舍利的下落
  《大般涅槃经》记载,释迦牟尼荼毗后留有四颗未被烧尽的佛牙留传于世。“尔时世尊大悲力故,碎金刚体成末舍利,唯留四牙不可沮坏……”这四颗佛牙现在何处呢?
  《大般涅槃经》同时记载道:释迦牟尼涅槃茶毗后,住在忉利天的帝释天王拿着七宝瓶来到释迦牟尼火化之处,打开宝棺从佛陀右上方的颔口中取出一颗佛牙,随即迎回忉利天建塔供养。因此,这第一颗佛牙舍利不在人间,而是被供养在天界。
  根据斯里兰卡的编年史与中国高僧《法显传·师子国》记载,早年印度羯陵伽国王子陀多及王妃稀摩梨,曾秘密藏有一颗佛牙,后来因当地政乱而逃难至斯里兰卡避难,这颗佛牙一直到现今收藏在斯里兰卡坎底市的马拉葛瓦佛寺中。在坎底市,每年七月底或八月初,由该寺举办佛牙舍利游行仪式,这可以说是斯里兰卡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了。这颗佛牙在斯里兰卡被视为国宝,因此历朝君主都必须要负担起保管、供养这颗佛牙的神圣职责。
  梁朝的《高僧传》、唐代《法苑珠林》记载,南朝的法显法师去西域取经行至于阗时,得到了当时的乌苌国所传有的一颗佛牙以及十五粒舍利。《辽史》记载,到了辽代由大辽的丞相耶律光仁的母亲燕国太夫人将这颗佛牙安奉在辽国首都燕京(今北京)的西山灵光寺的招仙塔内。
  1900年灵光寺在战火中成为一片焦土。数年后藏于塔内的佛牙舍利被发现,当时被安放在一个沉香木盒内,盒上刻有“释迦牟尼佛灵牙舍利,天会七年四月二十二日记,善慧书”。
  《宋高僧传》记载“哪吒”三太子也曾藏有一颗佛牙,后将其献给了道宣法师。这颗佛牙后来供奉于河南开封相国寺灌顶院,史书记载宋太宗曾亲临该寺礼拜,宋真宗时改奉于开宝寺塔中,直到宋徽宗时又迎至皇宫中供奉,成为皇室的尊物,但是,这颗佛牙至今下落不明。
  综上所述,目前这四颗佛牙,其一被帝释天请到天界去供奉,不在人间;其二是收藏在斯里兰卡坎底市的马拉葛瓦佛寺中,但以黄金包裹,世人无法亲睹;其三是供奉在中国北京的灵光寺中,中国的这颗佛牙格外令世人瞩目。第四颗佛牙舍利已经下落不明。
阿育王佛舍利塔在中国知多少
  在唐代道安所编的《法苑珠林》里,对阿育王所建造佛舍利灵塔在中国各地的兴衰隐现情况作了仔细寻访与考证,虽然确切的佛舍利塔数字已不可知,但《法苑珠林》仍然记述了当时较为世人所知寺塔的有以下十九处:一、西晋会稽郧县塔;二、东晋金陵长干塔;三、石赵青州东城塔;四、姚秦河东蒲板塔;五、周歧州岐山南塔;六、周瓜州城东古塔;七、周沙州城内大乘寺塔;八、周洛州故都西塔;九、周凉州姑藏故塔;十、周甘州蒯丹县故塔;十一、周晋州霍山南塔;十二、齐代州城东古塔;十三、隋益州福感寺塔;十四、隋益州晋源县塔、十五、隋郑州超化寺塔、十六、隋怀州妙乐寺塔;十七、隋并州净明寺塔;十八、隋并州榆杜县塔;十九、隋魏州临黄县塔。
  上述十九座佛舍利塔,在道安编著《法苑珠林》之时,就有大半已毁坏,仅有少数存留。时至今日,又过去了一千三百多年,那些阿育王塔经过种种兵劫火灾与日晒雨淋,存留至今者就少之又少了。有已毁而重建者,能留存至今也廖廖无几了。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周歧州岐山南塔”,即今之陕西法门寺塔,“西晋会稽郧县塔”,即今之浙江鄞县阿育王寺塔。此外,中国古代还遗留下来多处寺塔藏有释迦牟尼佛舍利,诸如北京西山灵光寺佛牙塔、苏州虎丘塔、镇江甘露寺铁塔、北京云居寺雷音洞、南京大报恩寺阿育王塔,等等。
  西行万里迎请佛舍利
  据中国历史文献记载,中国高僧亲往印度迎取佛陀舍利子主要有两次:
  一是《大唐西域记》中所记载,由唐代玄奘法师自印度取经回国时,带回了佛陀舍利一百五十粒;二为唐代的义净法师《佛国记》记述自印度取经而归,也携带了佛陀舍利两百粒。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自长安西行天竺(今印度)求法,经过四年艰苦跋涉,在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抵达目的地——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学成回国,当时他除了携带大批梵文佛经外,还带有一百五十颗佛陀舍利。当他返回祖国到达长安时,数十万民众拥人街衢,就是为了一睹前所未见的佛陀舍利。
  公元671年,义净法师从广州循海道前往印度,经两年奔波方抵达印度。公元691的夏天,义净从室利佛逝国返回中国广州,再北上抵洛阳。当时他不仅带回了梵文经典,同时也带回了释迦牟尼舍利两百粒(一说三百)。
  武则天闻说义净法师回国,亲自御临京城东门十里外下拜,顶礼恭迎义净法师。当时洛阳数十万人鼓乐香花,络绎不绝,恭敬迎请义净法师取回的佛经及舍利。当时场面真可谓举国欢庆,盛况空前。
  玄奘与义净两位法师取经回国的同时,还直接从古印度带回了大量的佛陀舍利,大大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随着时间的流逝,从此佛陀舍利文化在中国佛教中日益兴盛,舍利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大观园里的奇葩。
郑和与斯里兰卡佛牙
  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明成祖为扩大政治影响,加强国际往来交流,派太监郑和作为使节,率船队出使。
  郑和船队有大船(宝船)五六十艘,普通船一两百艘,其中最大宝船长147米,宽60米,载重量达1000吨,是当时世界最大的船。
  郑和七次远洋,前后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郑和抵达斯里兰卡时,其国政局正处于混乱局面。据中国《明编西域记》记载,郑和曾将斯里兰卡的佛牙舍利携带回国,海运途中“佛牙光彩照耀,訇霆震惊,远见隐避。历涉巨海,凡数十万里,风涛不惊,如履平地。狞龙恶鱼,纷出乎前,恬不为害,舟中之人,皆安稳快乐”。并且安置在南京静海寺,明成祖曾为此佛牙建造了许多宝盒与精舍进行供养。
  一年以后,当斯里兰卡政局稳定,新国王确定时,这颗佛牙又被安全送回斯里兰卡,被供养在特别打造的四层宝盒中。
 历代帝王与佛陀舍利塔
  (一)汉明帝与齐云塔
  《释源大白马寺舍利塔灵异记》记载:汉明帝刘庄曾在鸿胪寺接见腾、兰二位印度高僧。当时迦叶摩腾问道:寺之东南是何馆室?汉明帝答道:很早以前,那里忽然涌起一个土阜,高一丈有余,经常放出光芒,当地百姓都称之为“圣冢”。自周代以来,经常祭祀,祷求灵验,不知这是何故?摄摩腾答道:在佛灭度后一百余年,印度有一位阿育王,曾建造佛舍利塔于天下,有八万四千处,东土中国境内则有十九处。陛下所言“圣冢”者,即十九处中之一处。汉明帝听到这里,就偕同二位高僧、百官臣僚等一同去观看。当他们走近“圣冢”时,只见上面涌出一个圆影,汉明帝和二高僧身现圆影之中,如在镜中,分明可见。看到此种圣境,众人皆叹未曾有。汉明帝十分感慨地说:我若不遇二位高僧,怎知佛护佑我国?于是便令主管衙署在“圣冢”之上,依腾、兰二高僧所传印度佛塔样式,建佛塔九层,高五百余尺,号曰“齐云”。齐云塔又称金方塔、白马寺塔。创建于东汉己巳年(公元69年),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二)梁武帝与郧县塔
  浙江会稽邹县塔的建造,与一位名叫慧达的和尚有不解之缘。慧达俗名叫刘萨诃,年轻时以打猎为生。三十一岁那年,忽患暴病,昏迷七日。昏迷之中,有一个和尚叫他以后出家,去丹阳、会稽、吴郡一带寻觅阿育王塔像。醒来后就遵照梦中和尚的指教,即出家修行,并四处寻觅阿育王塔像。有一年来到距东海四十里地的郡县(今浙江鄞县)。半夜,忽听山林中有钟磬之声,他发现钟磬声是从地下发出,于是慧达在此处打坐祈祷。到第三日,忽然从地下踊出一座小小的四方宝塔,塔高一尺四寸,方七寸半,颜色似青非青,质地似石非石,灵盘五层,窗开四面,中悬铜磬。塔内座基上供着一颗舍利,色泽晶莹。塔身精雕细刻着各种菩萨佛像,栩栩如生。
  慧达得此舍利塔后,便在塔基上搭建了一座佛龛,把舍利塔供奉在里面。刘宋元嘉十二年(公元435年),僧人昙摩密多在此基础上建起一座寺塔。
  梁普通三年(公元522年),崇信佛法的梁武帝在郧塔边上建起殿堂楼阁,并赐号“阿育王寺”。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梁武帝诏命越州守臣萧察重修阿育王寺塔,规模扩大,楼宇巍峨。同时,该舍利塔常现瑞相,因此各地来礼拜阿育王寺的香客信众络绎不绝。
  (三)唐朝皇室与陕西扶风阿育王寺舍利塔(今法门寺塔)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一直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公元625年,唐高祖李渊敕建并改名“法门寺”。
  唐太宗李世民在乎叛的过程中曾与法门寺有关系,法门寺一时成为当时名寺,在修缮宝塔(公元631年)开启地宫时,发现了佛舍利,从此有了“三十年一开,开则岁谷稔,而兵戈息”的说法。
  唐高宗崇信佛教,不仅为玄奘法师修建大雁塔以储佛经,并于公元659年开创了从法门寺地宫迎佛骨舍利到东都洛阳的皇宫内供奉的先河。这是唐代第一次迎奉佛指舍利。
  唐代第二次迎奉佛指舍利是从武周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到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随着佛教的社会地位上升,掀起唐代第一个崇佛高潮。武则天派人到法门寺迎奉佛骨舍利。先迎舍利至长安崇福寺,后又迎至洛阳明堂。唐中宗派人曾造白石灵帐人塔,以供奉佛舍利。
  唐代第三次迎奉佛指舍利在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唐肃宗迎请佛骨人长安皇宫。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他迎奉舍利有“兵革息”的祈愿。
  唐代第四次迎奉舍利在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这时唐王朝经“安史之乱”,已经遭受打击,唐德宗迎请佛舍利到长安,先在皇宫供奉,再置京都诸寺。
  唐代第五次迎奉佛骨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宪宗亲自启塔焚香燃灯。佛舍利在皇室供奉三日,其后又送长安各佛寺供奉。
  唐代第六次迎奉佛指舍利在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这次迎奉声势浩大、供品最多、耗资空前,是唐代最后一次迎奉佛指舍利。当时从长安到法门寺100多公里的路途上,车马昼夜不绝,长安城万人空巷,倾城参礼。皇帝亲临城楼顶礼迎拜,百官士庶沿街迎候。皇室及贵族供奉了大量金银、琉璃、丝织、法器等。
  (四)三国孙权与建初寺佛舍利塔
  《出三藏记集》、《弘明集》、《法苑珠林》等史籍记载三国时孙权占据吴地而称帝,虽然他对佛教有所了解,但依然半信半疑。吴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当时的吴地尚没有寺院,天竺僧人康僧会因此发愿要建寺盖庙。于是康僧会求见孙权,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说印度阿育王一夜之间就起建造了佛舍利塔八万四千,正是佛法兴盛的象征。孙权不信,但承诺康僧会只要能拿出一粒释迦牟尼佛舍利,就许以造塔;若拿不出,将依刑法问罪。康僧会请求假以时日,以便祈请佛陀舍利。孙权随即答应,并将一只他亲手封了瓶口的铜瓶给康僧会以盛放宝物。
  康僧会师徒沐浴更衣之后,在静室里将铜瓶置于几上,焚香礼佛,祈请舍利。到了第二十一天的下半夜,忽听铜瓶发出锵然声响,康僧会近前,将瓶轻轻摇动,里面有晶体撞击瓶壁声。第二天,康僧会带铜瓶上朝呈给孙权。孙权打开瓶封,果然见到几颗小圆珠,五彩晶莹。
  于是孙权大为叹服,对佛法之不可思议始深信不疑,即资助康僧会建造寺塔。后来康僧会将祈得之舍利藏于塔中。由于这是该地的第一座寺塔,故名建初寺。
  (五)隋文帝敕建一百多座佛舍利塔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公元541—604年),出生在陕西的一座尼姑庵里,自小被一尼姑带大,这使他与佛法结下了不解的因缘。在他登上皇位之前,曾有一印度僧人送给他一包佛舍利,请他好好供养。印度僧人走后,他将舍利放在掌心,想数一数有多少颗,可数来数去就是数不清,因此始知佛法高深,并非凡情可测。他特意定制了一只精致的七宝箱,将佛舍利珍藏在里面。等到他即帝位后,立刻普诏天下,广兴佛事,并在京都建造连基双塔,以安置佛舍利。
  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六月十三日,正是隋文帝六十周岁生日,他到密室里打开七宝箱,恭恭敬敬取出三十颗舍利,置御案上,烧香礼拜,然后将舍利分别放人三十只金瓶中,金瓶再分别放人琉璃瓶,以熏香之泥封印其盖。决定在全国选三十个州,建造佛舍利塔。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正月二十三日,隋文帝再次下诏,令在全国再选五十三州,建立灵塔,并定于四月初八(佛诞日)正午,五十三粒舍利同一时刻封人石函。隋文帝一生敕建佛陀舍利塔一百一十三座。
 当代舍利的种种应现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释迦牟尼佛舍利在中国境内不断地被发现。目前,我国已经被公认为是全世界保存佛舍利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许多地方已经成为全世界佛教人士与信众前往朝拜与观瞻佛舍利的佛教圣地。
  (一)1960年江苏省镇江县甘露寺在修复铁塔时,在塔基三尺半处发现了一个隐密的石函,石碑上刻有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农历四月初八的《李德裕重瘗长干阿育王塔舍利记》铭文,记载着:“上元县长干阿育王寺塔舍利二十一粒,缘久荒废,以长庆甲辰岁十一月甲子,移置建初寺,分十一粒置北固山,依长干旧制造石塔,永护城镇,与此山俱。”
  在此石函内发现一只金棺及多只由银及木制的小盒子。除了金棺内有唐代置人的十一颗佛陀舍利外,其他的盒子中还盛有多达七百多颗舍利。
  (二)1964年甘肃省泾川县发现了建于唐朝武则天时代大云寺的寺塔地宫,在地宫的正中央有一个五层的宝函,由外而内分别为青石函、铜函、银函、金函、琉璃瓶。石函盖上铭刻“大周泾川大云寺舍利之函总十四粒”,在五层宝函的最内琉璃瓶中,这内置的十四粒舍利,被考证为释迦牟尼佛舍利。
  (三)1969年陕西省耀县发现了一座隋代的舍利塔。古书记载,隋代文帝杨坚在位时曾建了不少舍利塔供奉佛陀舍利,此次发现的是他在位时建造的舍利塔(公元604年)。
  在石室中所发现的石函上,刻有“大隋皇帝舍利宝塔铭”,三枚舍利即放在石函内一鎏金的小铜盒内,被认定为释迦牟尼佛舍利。
  (四)1969年河北省定县发现了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重建的静志寺舍利塔地宫,内藏有四颗舍利。由地宫中铭文得知,此为历经了北魏、隋、唐诸代供奉的佛舍利。
  (五)1981年在北京市房山县云居寺第五藏经洞——雷音洞,发现一石板下有一洞,洞内存有五重宝函,于宝函最外层的汉白玉盒盖上刻记着“大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岁次丙子四月丁巳朔八日甲子于此函中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的铭文。
  史籍曾记载,隋朝开国时有一印度僧人来到京师,曾献给隋文帝一些佛祖舍利。他将其中三粒转赠给当时的高僧静琬。传说,明朝万历年间,这三粒佛舍利一度被取出,由万历皇帝的母亲请往慈宁宫供养。这次雷音洞佛舍利的出现,证实了民间的传说。
  (六)1987年4月,在陕西法门寺塔基下的地宫,首次发现了极为珍贵的佛指舍利以及唐代多位皇帝供养舍利的金银器、丝织品、瓷器等一大批珍贵文物。此次发现的佛指舍利共有四枚,一枚真身舍利,三枚影骨(唐代所制的替代晶),分别被安置于地宫的前、中、后三室及后室下方的秘龛内,还有殊胜的金刚界、胎藏界唐密曼茶罗。
  (七)1988年11月,在辽宁省朝阳北塔第十二层塔檐中部,发现了“天上宫殿”。“宫殿”中石函由6块石板组成,由于没有避雷装置,内中木胎银棺尽管外层被雷火焚烧只剩下银片,在清理时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高10厘米左右的金塔,金塔里面有一玛瑙罐,罐中盛有两颗舍利,一颗为乳白色骨舍利,一颗为红褐色血肉舍利。据《续高僧传》记载,隋文帝仁寿二年曾下诏书,在全国选53个州建立佛陀舍利塔,辽宁朝阳(当时称“营州”)就在其中。根据天宫中的大量铭文与史料记载,专家断定这两颗舍利就是释迦牟尼佛舍利。
  (八)2001年3月,在浙江省杭州雷峰塔地宫发掘中,出土了包括金涂塔等七十余件文物。据《咸淳临安志》等文献记载,雷峰塔的形制、结构与杭州六和塔、苏州云岩寺塔基本相同,是吴越国王钱仿供奉“佛螺髻发”而建。从出土的石经残碑、铭文砖上的干支纪年,可以初步确定雷蜂塔建造于公元972—976年间。地宫中出土的佛螺髻发舍利已有千年,而未曾移动和毁损,被公认为释迦牟尼佛舍利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九)2006年,海外华人王崇仁先生意外发现五重宝塔。王先生直觉认为应属国家级文物,决意出资购回捐献国家。2007年4月,五重宝塔运至西安。该塔为五塔重迭相套,由外及内依次为石塔、铁塔、铜塔、银鎏金塔、黄金舍利塔。五重宝塔回归之后,立即得到了文物界、佛教界的人士极为重视和关注。围绕五重宝塔的始制年代、舍利瘗藏形式、塔身形制与装饰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共同认定五重宝塔安放的舍利为释迦牟尼佛舍利,定名为“佛舍利五重宝塔”。
  (十)2008年4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城南金陵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工作中,意外发现了宋代长干寺的地宫。随后,专家从该地宫里挖出一个巨大的铁函。经过近7多月的努力,2008年11月,这座七宝鎏金阿育王塔在南京被迎请出铁函。这座高1.3米、总重409公斤的宝塔,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大规模的阿育王塔。这座宝塔的塔身嵌有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玻璃和水晶。塔身遍布佛教故事浮雕,佛像姿态栩栩如生。据考证,该地宫建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供奉有金棺银椁、佛顶真骨和感应舍利10颗。
 中国佛舍利出访记
  (一)佛牙舍利赴缅甸、斯里兰卡巡礼供奉
  佛牙舍利赴缅甸巡礼供奉一共三次。第一次为1955年10月15日至1956年6月6日;第二次为1994年4月20日至6月5日;第三次为1996年12月5日至1997年3月5日。
  佛牙舍利赴斯里兰卡巡礼供奉一次,时间是1961年6月10日至8月10日。
  佛牙舍利这四次出访,为缅甸、斯里兰卡人民带去了无量福德,也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佛指舍利赴泰国观瞻参拜
  1994年11月至次年2月,应泰国国王、僧王之请求,经中央政府批准,佛指舍利首次离境,用专机护送到曼谷,供泰国广大佛教信徒瞻拜85天。
  泰国总理川·立派、副总理占隆,西蒙、空军司令西里蓬上将以及专程到北京迎请佛指舍利的泰国外长他信·西那瓦,前空军司令、佛指舍利迎请委员会主席恭·披曼蒂上将等各界代表上千人参加了迎请仪式。佛指舍利在泰国供奉期间,泰国国王和僧王都前往瞻拜,信众瞻礼跪拜者不计其数。
  (三)佛指舍利赴台湾地区巡礼供奉
  2002年2月23日,安奉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的佛指舍利赴台湾巡礼,引起极大轰动。两岸佛教界400多人,乘两架专机随机护送;到台后,从机场到供奉佛指的台大体育馆,沿途10万信众恭迎。佛指舍利在台湾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七处坛场巡回供奉瞻礼,台湾各地共举办了108场法会,瞻礼膜拜者逾300万人次。佛指舍利在台湾巡回供奉37天,每到一处,万人空巷,信徒沿路自发虔诚恭迎,瞻礼跪拜,场面庄严肃穆。
  (四)佛牙舍利及佛指舍利赴香港地区巡礼供奉
  1999年5月20日至29日,应香港佛教界请求,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权初居士以93岁高龄率团亲送佛牙舍利到香港供奉。5月22日上午,香港佛教界迎请释迦牟尼佛牙舍利瞻礼大会在香港红磡体育馆内隆重举行。香港广大善信居士及各界人士3000多人出席大会并瞻礼国之瑰宝佛牙舍利。
  佛牙舍利在港供奉期间,每天都有数万信众前往红磡体育馆瞻礼,总人数达20万。这次佛牙舍利赴港供奉,是在香港回归祖国两周年的前夕、第一次成为香港公共假日的第一个佛诞日之际。佛牙舍利赴港供奉,对香港的繁荣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4年,应香港地区佛教界请求,经中央政府特别批准的,法门寺佛指舍利于2004年5月25日被恭送香港,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5月26日)起在香港供奉10天。法门寺佛指舍利在香港供奉期间,约有百万名香港及世界各地信众前往瞻拜。
  (五)佛指舍利赴韩国巡礼供奉
  2005年应韩国佛教界之请,佛指舍利于2005年11月11日从中国古城西安以专机方式运抵韩国后,随即便在曹溪宗派的重要寺院——曹溪寺举行了初奉仪式。为使更多信众得以瞻仰这一佛教至宝,初奉仪式后,佛指舍利被转运到首尔市奥林匹克体育馆,接受200多万韩国佛教信徒们的顶礼膜拜。
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
  在释迦牟尼涅槃后还没有兴起塑造佛像的年代,最受信众崇拜和供养的对象,就是佛陀茶毗后留下的舍利。佛教里将舍利从不同角度分为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
  生身舍利包括碎身舍利与全身舍利。
  碎身舍利指身体火化后所得遗物,包括骨舍利、发舍利、肉舍利等。《在法苑珠林》记载,骨舍利为白色,发舍利为黑色,肉舍利为红色。碎身舍利结成圆形时称为“舍利子”,结成畸形时称为“舍利花”。碎身舍利还可以包括鸠摩罗什的舌根、太虚大师的心脏。
  全身舍利,指一些大修行人灭之后,遗体可以历久不坏,以全身形式留存人间。比如古代的六祖惠能、憨山大师、丹田和尚,现代台湾慈航法师等均留下了全身舍利。
  法身舍利不是指一个人荼毗后所得的各种遗体,而是特指传承佛法的一切三藏经典。在中国五代时,吴越人钱仿也仿效印度阿育王,以十年时间铸造了八万四千座小型金属塔,但他在塔里供奉的不是佛陀的生身舍利,而且法身舍利,即佛教的殊胜经典。
  “生身”是指为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肉身。因此这个肉身人灭火化后所得的舍利,便称为“生身舍利”。
  “法身”是指与佛菩萨所证得的般若理体,承载这个般若理体的佛教经典,便称之为“法身舍利”。
 附录:有关供奉佛舍利的部分经典依据
  《大般涅槃经》说:“尔时,天人一切大众,悲哀流泪不能自裁。尔时,世尊普告四众:‘佛般涅槃,汝等天人莫大愁恼。何以故?佛虽涅槃,而有舍利常存供养;复有无上法宝:修多罗藏、毗那耶藏、阿毗达磨藏。以是因缘,三宝四谛常住于世,能令众生,深心归依。何以故?供养舍利即是佛宝,见佛即见法身,见法即见贤圣,见贤圣故即见四谛,见四谛故即见涅槃。是故当知,三宝常住,无有变易,能为世间作归依故。”’
  《大般涅槃经》说:“佛般涅槃,一切世间人天大众,报佛甚深无量慈恩,起七宝塔供养舍利。”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阿难,若佛灭后,若复有人,深心供养如来舍利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恒河沙分之一,乃至如芥子许,皆以深心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若佛现在,若复有人,深心供养,恭敬如来。如是二人所得福德,皆悉无异,其福无量不可称计。阿难当知,若佛现在,若涅槃后,若复有人深心恭敬供养,礼拜尊重赞叹。如是二人所得福德,无二无别。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我涅槃后,天上人间一切众生,得我舍利,悲喜交流,哀感欣庆,恭敬礼拜,深心供养,得无量无边功德。阿难,若见如来舍利即是见佛,见佛即是见法,见法即是见僧,见僧即见涅槃。阿难,当知以是因缘,三宝常住,无有变易,能为众生,作归依处。”
  《长阿含经》记载:“阿难!汝欲葬我,先以香汤洗浴,用新劫贝周遍缠身,以五百张叠次如缠之。内身金棺灌以麻油毕,举金棺置于第二大铁椁中,梅檀香椁次重于外,积众名香,厚衣其上而阁维之。讫收舍利,于四衢道起立塔庙,表刹悬缯,使诸行人皆见佛塔,思慕如来法王道化,生获福利,死得上天。”在此经典中,释迦牟尼佛明确开示,起塔供养佛陀舍利,使后世人们见佛塔而思佛法,“生获福利,死得上天”。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假使世间,若有愚童有情,愚夫有情,愚惑有情,老耄妇女,愚痴僧尼,如是有情,得佛舍利乃至一粒分散一分,及与舍利所置之物,带于身上不论昼夜。若净若不净,若触若不触,不离其身,常可带之,所获功德无有所计比量。若顶上,若颈上,若心前,若背后,若两胁,若腰间,带设利者,譬如世间犀牛之角,若人带之离水六尺;带舍利者,亦复如是,离一切罪业恶业,恶趣不能染着,善根渐生,恶障渐离,善人自遇,恶人自去;所作事业,皆同佛行。同释迦牟尼如来故,其身即是世间应化故,即是清净法身大毗卢遮那佛。其人必人大涅槃位,于现身中证得无相法身大精进峰。是故当知,十二大天金刚天等,一切灵只常当守护。寿命延长,见百秋已。命终决定上生都史多天宫,闻法爱乐。更随志愿,亦得往生十方净土,见佛闻法,证不退地。”
  《大般若经》:“一切如来应供正等觉,本以大悲观有情类,应于诸佛设利罗处,归敬供养而得度者。以金刚三昧地力,碎金刚身令如芥子;后以深广大悲神力,加持护念佛设利罗,令于如来涅槃后,有得一粒如芥子量,种种供养,其福无边,于人天中,受诸妙乐,乃至最后得尽苦际。”
  《大悲经·舍利品》:“我灭度后,若善男子善女人,若在家若出家,乃至供养我之舍利如芥子等,恭敬尊重,谦下供养,我说是人以此善根,一切皆当得涅槃果涅槃际。”
  《法华经》:“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浴佛功德经》:“善男子,诸佛世尊具有三身,谓法身、受用身、化身。我涅槃后,若欲供养此三身者,当供养舍利。然有二种:一者,身骨舍利;二者,法颂舍利。”
  《大智度论》:“供养舍利人,常受天上福乐;永不堕三恶,生天得果,如无上尊。”